中国枣产业基本情况
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枣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一个有着广阔出口创汇前景的民族产业,一个滋补强壮13亿中国人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产业,一个事关全国贫困地区1000多万农民生计的致富产业,一个在山、沙、碱、旱贫困地区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抓手产业。
枣树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开始采摘和利用枣果;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已有枣树栽培的文字记载;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枣已成为重要的果品和常用中药,并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我国的“五果”;距今2000年前的汉朝,枣树栽培已经遍及南北各地;距今1500年的后魏时期,传统的枣树栽培技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其中许多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千百年来,枣树一直长盛不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枣产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现代化枣业的雏形已经建立起来。
首届中国枣业大会(First China Jujube Congress)会议的起由:
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枣树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干果树种,枣产业已成为我国近千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枣产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加强各枣产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枣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经研究,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决定和河北省林业局、河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枣业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