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只做一件事——记2010年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孟军 |
|
【大 中 小】 来源:保定日报 发布日期:2010-11-10 浏览人数:6584 我来说两句>> |
|
|
10月2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2010年度“何梁何利奖”颁奖大会,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枣专家刘孟军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个被世人称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民间最高科技大奖,花落我市,令人欢欣鼓舞。熟悉刘孟军的人却一点都不奇怪,从1984年研究大枣以来,26年从未间断,太行山的沟沟壑壑见证了他的专注与执着。
一斤枣钱治好了 几十年的枣疯病
刘孟军与枣树结缘,始于1984年。那时天资聪慧的他年仅19岁,已经从河北农大果树园艺专业毕业并考取了该校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枣树专家曲泽州和王永蕙教授,开始了枣树科研的生涯。
枣树是我省面积最大的栽培果树,枣产业在我市也是阜平、曲阳、唐县等山区半山区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枣疯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患病枣树突然间不再开花坐果,只疯了似的长小枝小叶,冬天叶也不落,用不了几年就自然死亡,并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导致许多枣区每年死树高达3%至5%,严重威胁枣产业的生存和枣农的收入。全世界的许多专家几十年来苦苦探索,也未找到防治枣疯病的良方。甚至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枣疯病的防治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1997年,刘孟军深入阜平县城关镇照旺台村调研时,看到当地枣农费劲地用大石头压枣树的疯枝,像截肢似的砍掉疯枝,还有挖洞灌药,甚至还有枣农请来气功大师做法,全都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含泪砍树。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毅然决定向枣疯病宣战,彻底为枣农解除心病。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让他付出了整整十年辛劳。
阜平县照旺台行政村马沟自然村位于偏远的深山区,这里的村民家家种有枣树。为了了解枣疯病的病因,刘孟军每年要来此多次,上沟下坎,风里雨里。为了找到高抗品种,他带领课题组成员深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北京、辽宁、安徽、广西等省市枣区实地调查,先后从全国范围内收集抗病种质29类100多份。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培育出了高抗枣疯病的枣树优良新品种“星光”。
为了使病树尽快康复,刘孟军还把给人输液的办法用在了枣树上。他带领课题组历经数年上百次试验,研制成功了既可治病又有利于加速康复的枣疯病治疗特效药“祛疯一号”,而且每株树的治疗成本只有1斤左右枣的价钱。此外,考虑到山沟里电力不便,同时也为了解决山区农民经济财力问题,他又请来机械专家共同设计开发出了“枣树输液专用手摇钻”,以代替价格昂贵且在山区充电不便的充电电钻。
带着“星光”和“祛疯一号”,刘孟军来到照旺台的哑巴沟,深受枣疯病之苦的种枣大户韩瑞生同意他对自家的疯枣树进行高接“换头”,也就是将新培育的抗病品种“星光”嫁接到染病的枣树上,来年春天,“改头换面”的枣树重新焕发生机,疯叶没有了,并且有的开出了黄澄澄的小花,有花就不悉果。很快,第一批“星光”果实面世。个大、肉厚、脆甜,果面光滑,产量高且早熟,9月中旬就能下果,比普通大枣还受欢迎。更让韩瑞生高兴的是,他家的几十株已经被宣判死刑准备砍掉的疯枣树,全让刘教授的“祛疯一号”给治好了。看着树梢圆溜溜脆生生的大红枣,韩瑞生乐了。偷偷地,他把刘教授留着做试验对比的几棵疯树也换了头。
刘孟军教授的枣疯病防治新技术不仅得到了枣农的认可,还被列入保定市、河北省和国家的重点推广项目,很快辐射到了全市乃至全国枣区。有关成果2006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全国枣树界获得的最高奖。 |
第
1
2
页
|
|
下一篇:冬枣半红美如瓷 上一篇:收枣记:维族印象 |
|
[ 关闭窗口 ] |
郑重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中国红枣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枣网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枣网 ”。
②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同本站联系。 联系电话:0312-303001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