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城市顽疾,小广告被市民痛斥为“牛皮癣”,记者通过体验式采访深入挖掘出一个又一个小广告背后的陷阱,更通过卧底揭开了夜幕下“城市造癣者”的面纱。然而,在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中明文规定禁止张贴小广告。既然这样,那又为何无法彻底“治愈”城市牛皮癣呢?记者本期为您揭开小广告背后的治理困境。同时,为了有助于打击小广告,本报记者已经报警,自愿接受处罚,并将向公安部门提供前两次体验和卧底的相关线索,以便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情理难:5秒钟贴上,5分钟清理
9月14日上午10时,在东风路上的一个站牌前,马玉飞顶着太阳,用力地铲着路上的小广告。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被清除的“牛皮癣”了。但他的努力与那些牢牢粘在地上的小广告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2000年进入环卫局以来,小广告就成为马玉飞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即使13年后他已经当上了北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中队长。但在他的车里,清理小广告的工具仍是必备物品。
马玉飞刚参加工作时,主要还是治疗性病和做卷帘门的广告。当时都是贴在电线杆、路边门脸上,马路上贴的少。“我们曾经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抓住过几个,但也只能是批评教育,再就是没收工具和宣传物。对他们罚款,谁都不愿意交。”马玉飞回忆。 在他的印象中,大概在2005年,类似办证刻章的“粘人”小广告才逐渐多了起来,因为这些广告很好贴,熟练工贴一个大概需要5秒钟。但是环卫人员清理一个小广告就需要大概5分钟的时间。每天都必须有专门的环卫工人进行清理,一天不清理就会特别明显。但仅仅靠清理又很难解决实质问题。
治理难:“买假市场”催生小广告泛滥
那么治理小广告又有哪些法律依据呢?
根据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中,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在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地面和其他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喷涂或者粘贴小广告等影响市容的行为。违反规定的,责令清除,对具体行为实施者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对组织者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内容涉及伪造证件、印章、票据等违法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法查处。
保定市2013年发布的《个人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也对小广告作出了处罚规定。
然而,实践证明,最高限额200元的罚款对于“城市造癣者”来说很难构成实际的震慑力。
对此,一线执法的马玉飞深有感触。贴小广告的人一般都是凌晨3、4点钟的时候贴,所以治理起来很难。而且,即使他们被当场发现了,最多也就是被没收还没贴的小广告。“因为他们这些人都是些社会闲散人员,所以罚款也罚不出来,最后只能批评教育一番。这些人还都很懂法,知道就算被抓住最后还得放人。有的贴广告的人,见到我们的人就开始跑,我们也不敢追,如果在追人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我们也负不起责任。”马玉飞说。
为此,执法者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土”办法。
“他们留下的电话号码是唯一的线索。最开始时经相关领导协调,我们每个月找一批办证的号,强制停机。这种方法大概实施了2年时间。后来利用网络上一种‘呼死你’软件,直接输入办证号码,系统就会不停地呼叫这个号码,最后迫使其停止使用。”保定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然而,造癣者更加猖狂,他们找到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一位负责人的电话号码,也输入了“呼死你”系统。此后,该负责人被骚扰了1年之久。 保定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政治处主任赵国栋分析说,由于买方市场巨大,首先是有需求才有生产。一个假牌照1000多元,一个假证500多元,这些造假的成本非常低,其中的暴利可想而知。一个造假者一天卖出10副牌照,就能吃一年。
论罪难:“造癣者”大打法律擦边球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大街上张贴的小广告中大部分属于办证、刻章。而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规定,内容涉及伪造证件、印章、票据等违法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法查处。
2012年,针对非法办证刻章活动的猖獗,公安部曾牵头组织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办假证、刻假章的团伙。
曾参与此次行动的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赵斌告诉记者,当时通过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合作,在新市区、南市区相继打掉了多个制售假章、假证的窝点,查获假章1000多枚。保定的成绩在全国都非常靠前。
也正是打击力度的加大,迫使很多“造癣者”打起了法律的擦边球。
据一位办案民警介绍,目前真正办假证、刻假章的非常少,大部分是以办证为诱饵,骗取办证人的钱财。最后,办证人的假证不但没有办下来,钱还被骗了。同时,这些骗子还抓住了人们即使被骗也不敢报警的心理,因为受害人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
记者在体验办证、包小姐被骗1300元后,也曾以被骗者的身份报警,但办案民警第一步就要姓名和身份证号。同时声明,由于记者购买假证、假章同样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旦立案,购买者和诈骗者都属于违法者。首先,将视情节对购买者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随后才可能对诈骗者进行追查。
据办案民警介绍,迫于这种压力,很多“买假者”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对此,负责公章刻制行业管理的保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李强告诉记者,公安机关办案看重的是使用假公章造假的行为,一旦查明可以根据《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但单纯的贴小广告只能是违规,并不能说他们就违法了。所以,只能作为警察侦查的一条线索,不能作为证据直接证明。 为了有助于打击小广告,本报记者已经报警,自愿接受处罚,并将向公安部门提供前两次体验和卧底的相关线索,以便公安机关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