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源泉,绿色是生命的希望。绿色的代表者森林,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环境。
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厂,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森林能吸收有毒气体,是天然的“净化器”。森林能调节气候,是天然的“空调器”。森林能减少尘埃,是大型的“吸尘器”。森林能减除噪音,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能减少水污染,是天然的“净水器”。森林能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沙、调节气候,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市毗邻京津,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也关系到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

2011年,我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6.09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为历年最高,义务植树1400万株,新育苗面积8.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29万亩,呈现出古城处处添新枝的绿色画面。

山更绿了,鸟更多了——是人们生活的切身感受。
植物园、竞秀公园、军校广场都能见到茁壮成长、悉心保护的各类树木。建设中的东湖、农业生态园也可见树苗整齐有序、茁壮成长。市区主要街道两旁挺拔的树木正在抽芽,清新的社区绿化带,为市民提供着良好的环境。

周末、假日外出踏青,或骑车、或自驾,青山绿水让人赏心悦目。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都是绿树环绕,乡间村镇也不乏成片的树林,河流堤岸更是杨柳依依。沿山而行,顺绿找寻,定能到达美丽的自然风光,阜平天生桥、涞水野三坡、涞源白石山等美丽林场都让人流连忘返。

近几年兴起的采摘游,让无数游客在柿子林、苹果林、桃林、枣林、核桃林里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体会树林果园的舒适。花卉园区的香甜味道,瑰丽色彩,更是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生活在白洋淀的人们近些年冬天都能看见鸟类在淀区过冬,这些鸟类在麦田中或悠闲觅食,或嬉戏玩耍。其中一种鸟学名大鸨,已是连续第七年到白洋淀过冬,数量越来越多。去年入冬以来,大王淀和垒头洼附近就发现6群大鸨,白洋淀茂盛的芦苇、香蒲、荷花为鸟类栖息创造了适宜条件。
成绩辉煌,但任务艰巨。我市“十二五”期间要完成造林330万亩以上,平均每年66万亩,然而目前,我市剩下的500多万亩宜林地基本上都是“硬骨头”,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造林资金严重不足,我市林业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2012年我市将力争全年完成造林70万亩(含封山育林)、新育苗5万亩、义务植树1400万株,完成果品产业基地建设25万亩,确保果品产量达到135万吨,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的目标。
建设绿色古城是我们每个保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大好时节,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延续绿意盎然满城春的美好图景。
林业是生态的基础,绿色是环境的灵魂。作为平原县望都,在有限的林地资源上做出了大文章。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以上。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白石山、天生桥、野三坡……昔日植被丰富、林富草密的国有林场,如今变成了生态旅游胜地,一代代林业人的辛勤劳动换来更多人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