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里铺大枣树 |
|
【大 中 小】 来源:德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0-11-2 浏览人数:4953 我来说两句>> |
|
|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原有一棵珍奇的千年大枣树,该树能接出十多种形状各异的果实,据《夏津县志》记载,1984年测量该树高为15米,胸围2.15米,树冠团团如伞盖,树叶葱郁,铺荫达0.4亩,年产鲜枣可达1700斤,该树历经沧桑,屡遭雷击,其结果实之奇,产量之高,均属罕见。我的童年就在这棵枣树附近的村庄度过的,所以对这棵枣树有着深刻的印象和不舍的情怀。
这棵大枣树在老家村东大约有100多米,我小的时候树,旁边是个村里收获小麦的晒粮场。那时候还是集体生产时代,村民还在一起种地,每年麦收时候,整个小队上的小麦都要运到这里来打压、整晒。当时收获小麦不像现在用收割机和脱粒机,而是用人力把小麦割下来以后运到场院里,用牲口拉着大石头磙子来回地把麦粒轧下来,然后再晒,所以那个场院特别大。场院的另一边就是小队上的牲口棚,大枣树就在场院的一个角上,它突露在地面上的根很多也很粗,干活的人们累了的时候就坐到枣树下面乘凉,牲口就栓到枣树的树根上,我们小孩子爬到突出的树根的最高端上就能看到隔着几里地远的邻村。记得那时候当小队长的伯父说以前的大枣树还要大,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次刮了一场特别大的风,也许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吧,大风把枣树的一个大树枝给刮断了,整个树干要从中间裂开,村里的人就用那时候浇水用的水车的铁链子把整个树干的上端给绑了起来,让这棵奇树活了下来,就是这样每年还能结1700多斤鲜枣,也是村上的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棵树能接出14种不同形态的枣,更为奇特的是在同一树枝上接出的果实也形状各异。据有关专家分析,该树同枝异果可能是由于屡遭雷击引起的基因突变所致。不过关于这棵树听老人们讲过一个美丽的传说:唐初大将尉迟恭跟随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曾经驻军夏津,一日春光明媚,将军心情愉悦,跨马驰骋,不觉间已出城三十里,来到一村落,名唤“三十里铺”。村周围树木丛杂,桃李争艳,尉迟恭于是下马缓行,仔细欣赏这黄河故道上花团锦簇般景色,不觉来到一棵枣树下,这树干如铁铸,枝似龙遒,嫩芽初绽,生机勃然。尉迟将军把马栓在树上,围树徘徊,颇感人、马、树相和,一派龙虎之气。他马上叫来当地地保,询问树龄。一老者手扶藜杖,白发皤皤,轻拈长髯,嘘唏说道:“将军垂询,不敢相欺,即我曾祖也不知也。”尉迟恭不禁仰天看树,大声吟道:“婆娑不知岁,上冲冥冥中。铁干遒枝起,饶有将军风。”这个黑将军在从军前曾经营果园,有一套精妙的园艺手艺。尉迟将军徘徊树下,又拂树凝思,心生一策,遂拔佩剑,将林中各种枣树的小枝、幼芽各取一条,剖开古枣树皮,分四向八方依次嵌入。又命人取水和泥,将接口封敷。复唤老地保,使之好好看护,叮嘱再三,方才上马离去 ,自那以后,这株“将军枣树”就能结出圆形、长形、茶壶形、葫芦形、纺锤形等十余种枣,几乎囊括了当地各种品类,成了一棵千年奇树。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过当地的村民大部分为“迟”姓,即为原来复姓“尉迟”演变而来,看来还是和尉迟恭将军有一定的渊源的。
不幸的是该树在上世纪90年代被人盗伐,毁灭了这棵奇树,成了千古之憾。有幸的是不久前听说老家的一村民移植了该树的一株幼苗,现已结果,而且也是果实各异,我想不久后这棵千年灵根也将成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吧。 |
|
|
下一篇:澄城县民俗风情:“献爷馍”和“枣马虎” 上一篇:义乌南枣加工历史 |
|
[ 关闭窗口 ] |
郑重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中国红枣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枣网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枣网 ”。
②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同本站联系。 联系电话:0312-303001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