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点击 |
 |
|
 |
推荐文章 |
|
|
若羌红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
【大 中 小】 来源:糖酒快讯 发布日期:2008-12-29 浏览人数:35 我来说两句>> |
|
“你种枣,我种枣,致富路上快快跑”、“要想住上小康房,红枣树上有银行”……,昔日这些曾让若羌农牧民群众既熟悉又令他们感到质疑的宣传标语,如今已深深地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红枣树已真正成为了若羌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2001年,该县党委、政府科学论证和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光热资源优势,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按照国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部署,提出并全面实施了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经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八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红枣种植规模已达12万亩、1400万株。
近日,从该县召开的县委全委会议上了解到,今年该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7612.3元,其中红枣收入为5709.29元,仅红枣收入一项就占到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75%,种植红枣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早已将棉花等传统经济作物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成为了若羌农村经济的绝对主力。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红枣拉动若羌农民增收势头迅猛,从2003年至今的六年间,红枣收入分别占到了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8.4%、15.1%、28.8%、54.3%、63.2%和75%,红枣已真正成为了若羌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果品竞争,该县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不断加强和完善红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出产的楼兰红枣系列产品屡获殊荣,中国枣研究中心权威专家一句“世界上最好的红枣在若羌”,更是让若羌红枣蜚声海内外。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红枣产业,该县党委、政府抓住国家、自治区加大特色林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有力时机,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的思维谋划特色林果产业,准确把握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大打绿色健康品牌,极优的品质为若羌红枣赢得了口碑,也赢得了市场。
创品牌难,保品牌更难,在保证广大农牧民群众获得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如何确保若羌红枣的极优品质不打折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站稳脚跟进而占领更为广阔的市场,该县党委、政府加大了探索和研究的步伐。
近年来,该县在保证农民土地自主经营权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广大枣农在生产优质枣果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民施用绿色无毒有机农家肥,对购买施用油渣的农户给予价格补贴,减少并杜绝化学肥料及强毒农药的施用,严防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对经认证的有机红枣基地产出的红枣按照高于市场价格2—10元/kg的价格进行收购,在保证枣果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枣农生产绿色有机红枣的积极性。该县还专门编制了《若羌红枣标准化体系》、《若羌县红枣标准化管理规程》等科技书籍,按照绿色有机食品要求对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进行了培训,并积极开展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工作,目前,全县通过有机认证的红枣基地面积已接近3000亩,亩产效益达万元以上。一系列绿色有机枣果生产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进一步拓宽若羌红枣销售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证所产红枣以最佳品质推向市场,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枣农的利益,该县今年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对红枣采收有关工作做出安排,引导枣农将所产红枣统一从每年10月1日开始采收,采收期之前不允许红枣商贩在县域内从事收购活动,各乡镇不得为枣贩提供收购便利,工商、质监等部门要严把红枣产地品质关,杜绝提前采摘的未成熟枣果上市交易,加大对收购计量工具的检查校验,严防坑农事件的发生,鼓励枣农在市场价格相同的条件下,优先将红枣销售给本地红枣龙头企业,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要求各乡镇组织联防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严厉打击偷盗红枣行为,并以县红枣种植管理协会的名义印发了红枣干鲜果销售指导价格通告,为农民售枣提供了价格指导。同时,为有效保护若羌红枣品牌,严防假冒伪劣红枣产品市场流通,该县责成工商、质监等部门对批量外销红枣实行统一包装、统一认证标识。
红枣在带给若羌农民丰厚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脆弱的绿洲生态环境。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将红枣作为经济林、生态林兼用树种和实施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红枣产业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实施塔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国家“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狠抓了红枣生态经济林、天然公益林、人工防风林、农田防护林及城市绿化建设等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0.56%提高到现在的1.01%,乡镇绿洲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7%提高到现在的83%,空气湿度增加5-18%,风速降低20%左右,干热风、大风天数有所减少,农田林网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绿化建设较之以前都有了质的飞跃,县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07年,该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被国家三北局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县”。 今后一个时期,该县将按照“保证工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减少农业用水”的思路,积极推广普及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大力营造防风林,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县城外围和国道两旁新建防风林1万亩;在城镇规划区内,大力实施见缝插绿、拆房还绿、拆墙透绿,不断扩大绿州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2009年,该县为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收1500元以上”目标的实现,将以提升红枣品质为重点,加快建设全国最优红枣基地,继续扩大红枣种植面积,力争完成1万亩新植任务,使全县优质枣果总产超过1.5万吨,并将从2009年开始,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并每年适度递增,用于支持红枣产业发展。
此后,红枣产业将以更加强劲的势头拉动若羌农牧民群众持续快速增收,并有望在全疆引领农民人均收入率先突破万元大关。 |
|
|
|
下一篇:河南安阳发展2000余亩冬枣雪枣种植基地 上一篇:农一师一团开展环境治理运动推动林业工作发展 |
[ 关闭窗口 ] |
郑重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中国红枣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枣网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枣网 ”。
②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同本站联系。 联系电话:0312-3030010 |
|
|